近日,电影《孤注一掷》正在热映,影片揭秘了很多电诈案件作案手法,小到“刷单”“虚假购物”,大到“投资理财”“杀猪盘”,骗子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、层出不穷。那么,这一期的系列反诈提示,我们就来教您辨识“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”。
一、案例回溯
市民叶先生一直有炒股习惯。近日,一名陌生男子通过QQ聊天软件添加叶先生为好友,并发来一张股票盈利截图和一个“股票聊天群”二维码,称加入该群就能一起“赚大钱”。叶先生随即扫码入群,群内管理员在与叶先生聊天时,让其下载一款名为“SKYPE”的手机APP,并在该APP内添加“职业操盘手高老师”为好友。“高老师”对叶先生称自己通过炒股赚了200多万元,并给叶先生“晒”出了自己的“战绩”。为了赚取更大收益,叶先生开始跟随“高老师”一起炒股,并按照对方引导下载了“某投资APP”,先后“投资”20余万元。后来,叶先生发现该APP突然无法操作,而所谓的“高老师”也已经把他拉黑,这才意识到被骗,随即报警。
二、案例分析
1.布局——上演“暴富”的诱惑
诈骗分子通过QQ、微信等社交软件添加受害人为好友,再虚构“理财专家”“炒股专家”等身份诱惑受害人,随后拉人进群,组织“水军”在群里扮演“投资者”,晒出伪造的“收益情况”蒙蔽受害人。
2.洗脑——虚构消息,骗取信任
随后,骗子利用手头上有“内部消息”“大行情”等虚假消息,让受害人产生兴趣,再向受害人发送链接或二维码下载虚假投资平台APP,诱导其进行“投资”。
3.诈骗——提现无门,快速消失
待受害人投入资金后,就会遭遇所谓的“账户异常”“无法操作”“爆仓”等情况,导致“血本无归”,而此时骗子早已销声匿迹。
三、防范提示
1.不要添加来历不明的QQ群、微信群等。
2.天上不会掉馅饼,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“炒股专家”“投资导师”以及“有漏洞”“高回报”“有内幕”的炒虚拟币、炒股、炒黄金、炒期货、博彩网站等。
3.投资理财,请认准正规途径!一旦不慎被骗,要注意保留证据,及时报警。
来源 新型犯罪研究中心 皇姑分局
编辑 张硕 杨海涛
责编 孙義冬
审核 胥昊迪
版权所有:沈阳市公安局 网站主办单位:沈阳市公安局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77号 邮编:110001 网站维护电话:024-23107122
网站标识码:2101000010

技术支持单位: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(沈阳市信息中心、沈阳市信用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