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保障管控期间市民就医买药需求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拒诊
信息来源:转自沈阳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:2022-04-02 

  4月1日,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“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”第六十五场新闻发布会,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消息。


 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贺燕,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、教授王秀珍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
  通报新增感染者情况


  2022年3月31日0时至24时,我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;新增50例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,其中43例系集中隔离点、封控区、管控区内例行核酸检测发现,7例系社会面非管控人群中发现。市卫生健康委接到报告后,第一时间调派120负压急救车将上述人员转运至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治疗。


  加大密接排查和管控力度


  贺燕介绍,沈阳加大密接排查和管控力度。市区两级卫健(疾控)、公安、工信部门协调联动,继续加大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力度,第一时间落实转运、集中隔离、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,做到应隔尽隔,应检尽检。


  加强重点地区来(返)沈人员排查管控。通过“公安大数据筛查+社区网格化排查+督查自报”,以及机场、铁路、公路等入沈主要通道排查等方式,加强域外来(返)沈人员的主动排查,对排查出的涉疫重点人员第一时间落实集中隔离、核酸检测、健康监测等相应管控措施,及早发现并消除风险源、风险点,防止疫情输入和传播。


  进一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


  贺燕介绍,我市于3月30日6时开展了区域核酸检测采样工作。共设置采样点位5530个,采样台数10750台,共派出采样医护人员15491人(其中区县派医护人员8179人,市级支援医护人员7312人)。截至3月31日16时,累计检测824.7万人,阳性24例。


  沈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于3月31日15时至23时,对和平区、铁西区、皇姑区、大东区、于洪区、辽中区及其他地区的封控区、管控区、隔离点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。截至4月1日12时,累计采样454.7万人,结果待回报。


  现场提问


  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对和平、铁西和沈河三区全域提级管控


  问:和平、铁西和沈河三区为何提级管控?何时解除管控措施?


  答:贺燕称,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确实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。但是,疫情形势严峻复杂,有的区仍有社会面传播,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,按照“精准管控、动态调整、确保有管有放、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”的目标要求,对和平、铁西和沈河三区全域实行提级管控。具体解除管控措施的时间,是要在社会面清零、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的前提下,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指导意见,由市、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确定。


  居民有特殊就医需求 安排专用转运车“点对点”接送


  问:随着管控时间的增加,市民买药、就医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多。如何保障疫情管控期间市民的就医需求、维护市民的身体健康?


  答:贺燕称,实施管控措施期间,居民如有肾透析、孕产妇临产、肿瘤化疗、应急就医等特殊就医需求,由所在社区(村)负责提前联系医疗机构,安排专用转运车“点对点”接送,必要时由120负责转运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拒诊,要建立绿色通道,为患者做好医疗服务,体现人文关怀。


  居民如有用药需求,可由社区对接药房,居民线上购药,由药房将药送至小区门口,居民根据管控规定有序取药;也可由机关干部、社区(村)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代购、代取药品。


  紧张、焦虑、失眠等反应在1—2周后会慢慢消失


  问:疫情当下,有些市民朋友出现了紧张、焦虑、失眠等反应,如何正确识别、应对这些反应?


  答:王秀珍称,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,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会出现一些变化,以帮助自己调动自身资源积极应对,平稳过渡。通常情况下,常会有4种现象:


  第一种是生理上的变化:睡眠减少、心跳增快、血压增高、身体敏感度增加(例如对疼痛及一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强)、容易疲累、记忆力下降等;


  第二种是情绪上的变化:心烦、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、抑郁、敏感、整个人变得心浮气躁,对亲朋好友缺少耐心、人际关系面临挑战;甚至有的人会逐渐转入心情麻木、抑郁,对事情缺少兴趣和乐趣,生活变得灰暗;


  第三种是行为上的变化:生活规律混乱、过度关注与事件相关的信息,人际疏离、个人生活懒散、反复检查、反复洗涤等;


  第四种是认知与想法的变化:觉得生活失去了控制、觉得没有安全感、对未来失去确定感,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产生怀疑等。


  以上这4种现象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,这是人们在非常规状态下正常的反应。这些反应的出现意味着身体与心理的免疫系统已经启动,正在积极工作,帮助我们有效应对。所以不必担心和排斥,正确识别它、接纳它。通常情况下,这些反应需要存在1-2周左右,慢慢地对新的环境新的状态适应了,这些反应会慢慢消失,重新回归正常。如果这些现象的存在超过了4周,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、工作、人际关系,给自己及周围人带来了苦恼和困扰,这时要加以重视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。


  4个小技巧帮助我们穿上“心理防护衣”


  问:如何进行自我调节,帮助我们穿上心理防护衣,提高心理免疫力?


  答:王秀珍称,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,我们的心情也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,这种失控感会让人感觉不适,进一步消耗心理耐受力。如何守护好我们的心理健康,向大家推荐4个小技巧:


  “品”常品的味道,帮你体会安全感。在家中品尝熟悉的味道,会让人快速找回安全感,调动起过去的很多美好瞬间。


  “听”常听的声音,让你找回熟悉感。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,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:第一是定期收听和收看官方渠道的信息,避免信息过载;第二是每天固定时间去听优美的音乐,去看喜欢的节目,去读感兴趣的书籍,因为这些已经在大脑中建立过的反射通路会很少的消耗能量,只有这样,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去应对不可未知的挑战。


  “见”常见的朋友,让你重建链接感。建议大家拿起电话,和你关心的人、信任的人煲个“电话粥”,打开视频和你想见的人“面对面”,让情感顺着网络流动起来,让你的内心不孤独、不荒芜。


  “做”常做的事情,让你恢复秩序感。疫情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改变了轨迹,让我们丧失了掌控感。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回秩序感,是重新建立掌控感的有效手段。建议大家每天规律作息,该吃饭吃饭,该锻炼锻炼。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,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。


  (沈阳日报、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)

作者:
CopyRight 2008-2014 沈阳公安 All Right Reseverved  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沈阳市公安局   网站主办单位:沈阳市公安局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77号  邮编:110001  网站维护电话:024-23107122
网站标识码:2101000010  公安备案号:21010202066336  辽ICP备17010237-2号
技术支持单位: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(沈阳市信息中心、沈阳市信用中心)